服务热线:13377007178
行业新闻
首页 >> 进出口资讯 >> 行业新闻 >> 2019年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jpg

日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2019年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有关需要注意的方面。


2019年: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会增多

许宁宁谈到,2019年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会有所增多,主要是因为:

一是东盟经济增长呈现许多新商机。预计2019年东盟经济平均增长在5%以上,东盟十国中五个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菲律宾、缅甸)的经济增长在6.5%—7%。东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产业升级对机械设备需求大,东盟正在实施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等等这些都带来了许多新商机。


二是中国—东盟交通便利,经贸互补性强。双方企业有着山水相连的合作区位优势,来往方便。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符合东盟国家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东盟有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有投资优惠政策。


三是中国—东盟关系友好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正在有机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升级,相互更大的开放了市场。


四是通过在东盟设厂生产的产品销往有关其他国家。东盟有的国家获得欧美提供的贸易普惠制;中美经贸摩擦,另外欧盟国家对中国的个别产品设置了关税壁垒而对东盟没有;东盟与有的国家(如日本、印度)实施了自由贸易协议,而中国还没有与日本、印度签署此类自贸协议;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8年12月30日开始生效,CPTPP里有四个东盟国家而中国不在其列。


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许宁宁分析道,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获得的东盟商务信息不丰富,商务渠道过窄,制约了投资或贸易效益。一些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市场动态、行业规划、发展政策等信息缺乏了解,信息渠道不通畅。一些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商务渠道有限,认识的商务伙伴不多。中国企业在有的东盟国家遭遇不透明、不稳定的投资政策,甚至面对贪腐、行政效率慢等问题。


二是自身不顾及当地民众感受的言行带来的问题。简单照搬本企业文化和在国内市场营销成功的经验,不重视本土化经营。有些中国经营者存在暴发户、优越感心理,既不入乡随俗也不遵纪守法,有时靠行贿来打理通关,在投资数额上夸海口而最后不兑现,过分重视签约仪式、庆典活动等形式化活动,高调张扬,少数中国人在东盟国家的言行破坏了中国形象。当地有的对华不友好人士借此指责整体中国企业。虽然中国投资可以改善当地民生、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但东南亚仍有一些民众和企业不愿意看到国外产品占领自己国家的市场,担心受到“经济侵略”。在东盟累计投资前三位是美国、欧盟、日本,其企业一般不搞形式化活动。大张旗鼓的形式化宣传活动既会招来竞争者又会引起当地一些民众的反感,最好是“只干不说”。


三是遇到潜在势力的设障。美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步着手与东南亚(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1973年日本-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977年美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在东盟累计投资规模,中国少于欧盟、日本、美国。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当前,中国—东盟以外的个别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与东盟经贸合作,通过其长期在东盟国家构建的利益集团、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多种途径设障。


企业:积极开展贸易、投资、服务合作

许宁宁谈到,中国企业应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积极开发减免关税的这一大市场。

许宁宁建议:

1、中国企业在走进东盟时,需要企业家在经营思想、组织模式、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方面开拓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步伐;应完善、加强内部管理。


2、企业在开发东盟市场时应了解东盟各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市场规模、资源布局以及消费习惯,关注东盟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视走进东盟市场的调研;应及时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规模的变化,制定新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不断开拓新的合作空间,提高合作效益,管控投资风险。


3、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应做好可行性研究,投资大中型项目前应听取中国驻东盟各国大使馆意见。


4、东盟各国行业商会掌握行业信息,拥有大量会员企业,中国企业可借助其,获得有关商务信息,拓宽进入东盟市场的商务渠道,选准合作伙伴。


5、中国企业要积极提高开发东盟市场的能力,应重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大力提升本企业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知名度。生产同类产品、从事承包工程的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应避免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6、中国企业在走进东盟时,应以诚信经营作为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言行应考虑到当地民众的舒适度,入乡随俗,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雇员、工会、媒体等方面的关系;应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应严格按规定和要求派遣中方劳务人员,认真做好劳务人员出国前培训教育工作;承揽和实施工程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7、实施本土化经营。尽量培养和使用当地经营管理型人才,实现从“海外公司”向“本土公司”的转变;尽可能实现材料采购与生产加工本地化,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8、在东盟国家的中资企业商会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中资企业利益,培训中资企业应注意方面,助力中资企业在当地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家不应仅着眼于使得本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获益者,更应使得本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友好践行者。

转载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