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77007178
外贸案例分享
首页 >> 进出口资讯 >> 外贸案例分享 >> “德国制造”强在哪里?这些小事就是答案!

1936年,西门子公司承建了设计寿命为70年的宁波老江桥,1995年西门子从二战后留存的老档案得知该桥年限将近60年,特派专家来宁波给桥梁作了一次体检,结论是还可再用20年,在70年期限将满之际,西门子再次致函提醒业主注意大桥的维修和保养。


德国制造通常代表精密可靠、经久耐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制造的认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笔者常想,德国制造为何如此卓越?


是科学、工艺先进吗?不是。


工业革命后掌握先进科学的国家比比皆是,能达到机械加工一流水准的也不是独此一家,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能排除各种干扰诱惑,专注于实体经济,一如既往地重视科研创新、保证产品高技术含量的惟有德国。


是人的素质特别好吗?也非全然。


德国现时也是一个多元民族社会,近年闯红灯在许多欧洲城市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德国不要说白天,即便是没有警察、车辆稀少的夜晚,人们还是在街边耐心等候绿灯亮起,在这种氛围下,就是外来人员也会入乡随俗,遵守规矩。


是劳工制度优越吗?恰好相反。


德国在俾斯麦时代就设立了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然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却养了一批懒人,后来施罗德总理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后长期失业者领取的救济金远低于周边国家,有德国朋友感叹现在失业就成了乞丐;迈入新世纪后欧洲传统福利国家都在着手改革,然而在欧债危机中仍能保持GDP增长和低失业率的只有德国。


笔者认为,决定德国制造的是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内涵,它好比卡拉扬的手,贝肯鲍尔的脚和黑格尔的思想,是一种溶入血液、深入骨髓的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真严谨


德国人说话做事讲究精准,德语口语作肯定答复时常用“Genau”,但使用时其语境绝对不同于英语“Ya”或日语“Hai”,对不确定或没把握的事,德国人绝不会说“Genau”。


笔者游览科隆时随口问陪同莱茵河有多深?谁知其十分为难,支支吾吾地不知说什么好,开头我还以为她不了解情况,后来听旁人说由于莱茵河水深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她不知怎样说才算准确无误。


日耳曼人认真严谨的态度也被带到工作和产品中来,听中德合资企业朋友说,他的那些德国同事最常说的就是“让我看看记事本”。


在设备安装现场,他们习惯先对着图纸和流程研究一番再开始工作,什么程序使用什么工具,一切按计划悄然进行,没有忙乱无措的人,更看不见闲散和窝工。


有一次路过汉堡,寄宿驻外机构公寓自己煮饭吃,第二天准备早餐,我发现德国超市出售的每一个鸡蛋上都有11位编码,1-2位编码表示产蛋母鸡的生活环境,分自然环境放养、露天鸡场喂养和笼中饲养三种,3-4位编码标明产地,5-11位编码标明产蛋企业、鸡笼编号等,如果鸡蛋有问题,消费者和食品检测部门就能依据编码顺藤摸瓜,追查到产品的源头。


德国产柴油机以质量优异闻名世界。


上世纪80年代湖北某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企业家格里希当厂长,格里希上任伊始即召集管理、技术人员开会,他从柴油机样品汽缸里抓出大把铁砂,铁青着脸说:“大家看,这是什么?在我们德国,汽缸杂质绝不能超过50毫克,而贵厂柴油机里竟有5000毫克。”格里希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认为这不是工艺技术问题,而是生产者、管理者责任心问题,是工作极不认真的结果。”


一席话把在场所有人说得坐立不安,两年后格里希离任时,柴油机汽缸杂质已降到100毫克左右。


此后格里希每次来中国,还会到车间拿着磁头检查棒一个一个的检查,发现汽缸内有未清洗干净的铁粉,完全忘了自己已不是厂长,他依旧向周围人群咆哮:“你们怎么这样不认真?”


格里希企图把德国人认真近乎刻板的文化移植到中国制造中来,可惜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德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说:“Allesin Ordnung”,直译成汉语竟是“秩序还好吧?”


他们很守时,一天我们应邀出席汉堡商会会长家的party,我们提前一刻钟到达时,他家门口已停了很多车。陪同介绍,德国人赴约从不迟到,但再熟的朋友也不会过早去按主人家门铃。


果然等点一到,所有车门一下打开,各方来宾几乎同时下车,鱼贯而入主人家门,五分钟后party就开始了。德国家庭无论厨房中杯碟、衣柜中服饰还是书橱中典籍,一切摆放得井然有序。


德国人遵守秩序,尊重制度。某电视栏目曾在街头安放两个电话亭,一个上写男用,一个上写女用,工作人员则躲在暗处观察,整整一天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一个德国人走错地方。


有一次我们从柏林去慕尼黑,高速单向三条道中,最里边那条是重载车专用道,只见集卡在里道接踵而行,不管中间那条道多空,也不管前车走得多慢,绝少变道超车的;还有一次晚上临时有活动,我们想请德国司机帮忙出车,平素非常热情的他却断然拒绝了,他说德国交规规定司机每天开车不能超出9小时,这是铁律。


季羡林《留德十年》一书中提及,1944年冬天,盟军对德国铁壁合围,当地的经济崩溃,物资奇缺。为了取暖,政府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但是先由林业人员上山,找出病残劣质的树木,做上记号,再让人砍伐,当局告诫民众,要是砍了没做记号的树木,将会受到处罚。当时公务人员都上前线了,后方没有警察和法官,然而直到二战结束竟然没有发生一起违章砍伐事例,德国民众在无政府状态下忠实地执行了这项没有强制约束的规定。


笔者造访慕尼黑时随贸促会拜访了德国宝马公司,参观后宾主之间通常会有一段互动时间,听接待员说,近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汽车也尝试跨入豪门,以低价与宝马争夺市场,他笑称这是在销售一件挂着沃尔玛标签的阿玛尼服装。


宝马没有与竞争者打价格战,他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为经济效益做违背商业道德的事情。宝马一贯重视质量,当别的汽车巨头将成本作为挑选供货商首要标准时,宝马倡导发挥供货商技术优势,在购买产品的同时注重保护其专利权益,宝马奉行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不会拿着博世、西门子的产品去寻找其他供货商仿制,以降低标准、压低价格来实施配套。


德国人做事很专注,只要是认准了,会几十年、几百年地做下去。德国许多制造业者以“小事大做、小企大业”而闻名,他们专注于某一产品领域,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这些成大业者在规模上有的至今依然是中小企业,但在业内绝对有地位、受尊敬,比如做印染压缩机的Koenig & Bauer,做工业用链的RUD,做高压吸尘器的Karcher。


还有一些如今已发展成大企业,但做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做强的自然结果,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帽,品种从卫星到玩具应有尽有,如今年销额已超过70亿欧元。符腾堡金属制品厂1853年创建于小镇盖斯林根,100多年来只做厨房用品,今天已是全球五星级酒店和高档餐厅指定首选供货商。


德国人做事追求完美,有一次中国同行去利勃海尔冰箱厂参观,看见一名工人正做果菜盒注塑,每做完一个都会像欣赏艺术品那样打量一番,若有瑕疵,他会不安地在机器四周一通忙活,为了把下一个做得更好。


德国制造并非从一开始就完美的,它也经历了由弱变强、从辱到荣的蜕变过程。德国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当年世界市场几乎已被列强分割完毕,德国制造初期也靠剽窃设计、仿制产品、伪造商标等手段,用廉价商品冲击市场。


在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曾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商标法,要求所有进口商品必须标明原产地,以此将劣质德国货和优质英国货区分开来。


后来很多德国人把这一天当作德国制造的重生日,从此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不到20年时间里就跃居世界工业强国行列。